close

播撒希望種子系列活動--志工基礎培訓課程,懷著一個期待喜悅的心情走進教室~
課程的展開分為4/1&5/6為期2天,由東海大學徐孟愔教授主講,首先課程開始教授讓大家做個互相認識的遊戲,也就是出了幾個問題讓我們將回答寫在紙上,也要把自己的名字寫下,然後要求學員們一一出列互動去看看別人的答案,除了自我的認識也能讓看看每個人的想法............
為什麼會來參加志工基礎培訓課程?
認為孩子是什麼?
希望得到什麼的結果?
看到如此的問題,你的答案是什麼?
以上教授用如此特別的相見方式,讓學員們相互的留下特別的印象且深刻~

希望在志工的服務上更有技巧,透過課程能在服務的過程中,更懂得在服務的過程中,多角度圓融的處理案例,也能學習別人經驗。
基礎上都會是認為天真可愛無憂慮,但是接受輔導的孩子大部份的背景是單親、受家暴、繼親、收養、隔代、外籍,而輔導的孩子都有不為人知的背景因素。
我們也藉由課程學習互動式教學技巧能用在課輔孩子身上,更能自我成長的機會,培養自助、助人的能力,同時,藉由身體力行,實際體會志願服務的內涵與意義。

徐教授以親切自然的語調,甜美的聲音,詳述由生理、心理、社會發展的解析兒童青少年。目前兒童青少年可能發生的問題;學業適應不良、情緒控制不良、親子關係不良、人際關係不良、中輟、逃家、暴力、兩性關係等;如何接近兒童青少年及如何溝通,是解決問題的重點,傾聽、尊重、關懷、包容、建立關係、及抗拒處理,是處理學生問題的重點,而且時間、地點、如何說、態度及學生的需求與目的也是非常重要。

台灣社會結構的變化快速,相對有許多的家庭問題更多,有很多貧困的無助的的孩子是需要被關懷及輔導的。一般而言,被愛的兒童長大會懂得愛人,被忽略的兒童則無法發揮潛力,易有偏差行為產生。且孩子的行為在原生家庭中建立關係的好壞,也將影響他在環境中問題的解決能力及人格的塑造,會在青少年時期行為中逐漸開始顯露出來。
課輔服務中較常見的問題之一,在作互動常有反應特殊故意與眾不同的孩子,其實為的是希望引起重視,可見得在課輔成長的孩子,建立感情以及鼓勵的言詞是成長、茁壯的動力之一。想獲得孩子的真心、真情,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自己的真心、關懷、仁慈與樂觀與孩子們相處。

課程的單元中,老師分享了許多處理案例的經驗,將課程帶動的非常生動精彩,讓在場的學員聚精會神,除了仔細聆聽也不忘作筆記,就是深怕遺漏重點。會場中播放影片觀賞,透過影片導引的劇情反應出父母在言語及日常生活中有意無意地顯現出對孩子的期待與評價,會讓孩子在潛意識中自我應驗。積極正面的期待會使孩子感受到愛與支持,朝著正向成長;相反地負面消極的評價,會使彼此之間產生敵意和對立,惡性循環的結果會導致孩子出現不良的行為。父母豈能不慎乎?

第二單元的課程中,專注、傾聽、同理心的意義和學習,透過如此的技巧建立關係和了解孩子。徐教授在課程中提了一個案例~
當孩子告訴您:「我同學的爸媽都給他買很炫的腳踏車,只有你是老古板不給我買……」的時候,親愛的父母,您「聽」到了什麼?在您答應或反對孩子買車之外,您瞭解孩子話中隱含的「真正意思」嗎?在與孩子談話或溝通時,我們最好要讓他知道,我們不但聽到了他說的話,而且也覺察到他隱含沒有說出來的重要含意或感受。
我們要如何能真正「聽到」又「聽懂」呢?在此,向大家介紹一種積極性的傾聽方法--「反映傾聽」。反映傾聽就是抓住孩子說話中的「意思」以及「感受」,並且「表達出來」,讓孩子覺得他真的被瞭解與接納。下面的步驟可以提供您作為參考:
           第一步:停
先靜下心來問問自己:「他的意思是什麼?」「有沒有話中話?」「這整 個事件給彼此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或後果?」
           第二步:看
看一看「孩子的動作表情代表什麼?」,想一想「孩子有那些感受或情
緒?」,猜一猜「如果說出孩子的情緒與想法之後,孩子會如何反應?」
做完上述步驟後,可以再用假設語氣,「說出自己所聽到,看到的感受及意思」。
           第三步:聽
確認孩子聽到自己的話語之後,要注意孩子的反應如何?有說出什麼話?是否和自己猜想的一致?
      就前述買車的例子來說,父母可以先「停下來」問問自己,孩子的意思是想買很炫的腳踏車?還是只是隨便抱怨一下父母小氣?或是覺得父母不夠關心自己?或有可能覺得自己很遜,比不上同學等等。而孩子的這段話給父母自己的影響為何?是否自己在聽了之後有些情緒,覺得孩子太會花錢?只會要求父母等等?父母自己的反應將會明顯影響到如何與孩子互動的下一步,所以也是必須先停下來想一想的重點。
      在停下來思考孩子和自己的反應之後,「去看孩子的表情、動作、情緒」,也是極重要的步驟。為何如此說呢?因為孩子如果是手握拳頭、大聲怒吼的說出此句話,想必孩子反應很激烈,也有很多情緒在其中;但若孩子臉帶笑容、聲音和緩的說出此句話,那麼孩子可能只是隨便說說罷了,沒有其他意味;因此二者差可是很大的。父母在聆聽孩子說話的同時,也要好好觀察孩子反應,才能更瞭解孩子的心意。
      而在觀察完孩子反應之後,父母也須「判斷、猜測孩子的情緒、感受」。例如:孩子是生氣、難過、挫折、委曲、還是憤怒、怨恨……,在考慮之後,父母可以說出來:「你好像也很想有一台很炫的腳踏車,可是爸媽不讓你買,你在生我們的氣?」表達之後,可依孩子反應再做修正。
      父母瞭解孩子,並不等於親子之間就沒有問題,或是父母就一定要滿足孩子需求;只是常常運用「反映傾聽」的方法,可以更清楚孩子的想法與價值觀,並且表達出來,讓孩子知道:父母是瞭解他的!看到這裡,你是否也想試一試呢?希望「停看聽」的「反映傾聽法」可以讓你更瞭解你的孩子!

同理心是在服務的過程中很重要的架構,因此徐教授不斷的在許多的實際的案例中,利用學員互動演練,貼切實地的啟發運用技巧,這樣的互動學習中有很多寶貴的經歷技巧及觀念,讓我們在未來作一位志工服務,對處理案例更將了解輔導與教導的角色。除了如此其實也讓我們的心更開闊,生活更踏實,更在實際與這些孩子的互動中體會到建立信賴度的重要,雙方建立互信後,才能真正進入孩子的心,面對需要高關懷的孩子如此,應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也一樣行得通。

在每個孩子的深眸中,有一顆向上、向善的心;在每張佈滿期待的臉上,總有一顆等待被啟發、被引導的心。我們可以在孩子身上找出他們的優點和特質,鼓勵他、支持他、欣賞他,這些孩子的豪氣就被鼓舞起來,他們的主動性和光明面就展現出來。我們用眼睛觀察孩子隱藏的喜怒哀樂,用耳朵聆聽孩子起起伏伏的心情,用心靠近孩子不被了解的心靈 ,用手撫慰孩子需要陪伴的身影。 
然而透過志工培訓服務課程讓大家獲益良多,課程由淺入深,以許多的實際案例,讓大家知道在輔導的個案,當遇到挫折明白該有的態度及心理層面自我建設。感覺志工服務好像是付出協助別人,其實最大的收獲是自己,回頭看看自己覺得更珍惜人生,周邊的朋友、家人他們的支持以及關懷鼓勵,都覺得自己是幸運幸福的,更有溫馨滿懷的人生。

二天的課程是說的高潮疊起,聽的精彩萬分,讓我們學員們不虛此行滿載而歸,最後以徐教授所分享她的座右銘和大家共勉勵:
能做的,不放棄;不能做的,放過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薇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