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r 17 Tue 2009 20:27
最近......
- Mar 12 Thu 2009 20:43
【聖嚴法師 開示精選】 不要發空願
我們常常聽人許願說:「我希望、我想要、我願意......。」然而卻忘了「願」是一種對生命的承諾,最重要的是要實踐它。然而「說」總是比「做」容易,因此常常有人說了一大堆,卻完成不了多少,這就叫做「發空願」。
- Mar 12 Thu 2009 19:31
《轉載》開放的溝通─同理孩子的感覺
開放的溝通就是「主動的聆聽」,耐心、專心聽完,且真正聽出對方的「內在聲音」是什麼?不要主觀的以為不是我的錯,都是別人不對,有一位學員曾在家仔細觀察,方才發現原來每次跟孩子講話時,常常是一邊做家事,然後越走越遠,孩子在那頭聽不清楚,難怪每次交待事情,孩子總是弄不清楚。我們可以改變方式,真心誠意地走到他面前,然後告訴他:「媽媽現在有點事想告訴你,這件事情是……」把話講清楚才走開。
那如何傾聽呢?舉個例子,孩子回家說:「媽,我好生氣,王大偉把我的東西拿走了。」媽媽通常都會說:「算了嘛!何必跟他計較。」這樣並沒有把孩子的感覺講出來,因為那個東西對他很重要,所以他才會趕快告訴你,而你說算了,是用主觀的標準去看事情,往往忘記應以孩子的眼光去了解他的需要。又例如,有位媽媽讓孩子學珠算、書法……,媽媽認為對孩子這麼好,可是孩子卻不接受?而且每次動作都慢吞吞的,她會不斷地催促孩子:「不快去補數學、珠算怎麼能贏過別人呢?」「書法怎麼還寫得這麼不好看……」,這些話讓孩子倍感壓力,是媽媽的主觀的價值判斷。
那如何傾聽呢?舉個例子,孩子回家說:「媽,我好生氣,王大偉把我的東西拿走了。」媽媽通常都會說:「算了嘛!何必跟他計較。」這樣並沒有把孩子的感覺講出來,因為那個東西對他很重要,所以他才會趕快告訴你,而你說算了,是用主觀的標準去看事情,往往忘記應以孩子的眼光去了解他的需要。又例如,有位媽媽讓孩子學珠算、書法……,媽媽認為對孩子這麼好,可是孩子卻不接受?而且每次動作都慢吞吞的,她會不斷地催促孩子:「不快去補數學、珠算怎麼能贏過別人呢?」「書法怎麼還寫得這麼不好看……」,這些話讓孩子倍感壓力,是媽媽的主觀的價值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