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再給我一個麵包嗎?一個孩子這樣說;
阿嬤下星期要去住院,想多拿一個麵包給阿嬤吃,聽到並沒有多拿麵包給孩子,我說:麵包無法放很多天,拿餅干好了,因為一個麵包延伸她的故事。
她是個小耳朵的孩子,從小生下來,媽媽就把孩子丟給阿嬤帶,所以孩子跟阿嬤的感情很好,她是不被愛不被照顧的孩子,也是常常被自家兄弟姐欺負(被打),被打是不能反抗及逃跑,不然打更兇。,那父母親呢?看到了就只會說不要打了,阻礙意味似乎是淡淡的,孩子 任由暴力。
孩子哭的很傷心,因為阿嬤如果去醫院就沒有人可以保護了,這讓他更害怕,教室是他假日期待可以獲得愛的關懷及快樂,現在覺得妹妹是他的依靠,問她為什麼?因為他們一起睡覺,假日一起去教室,而且妹妹會大聲忿怒的語言來保護她。她小小的身軀趴在志工老師肩膀哭的很傷心,一個小三的孩子,能夠依靠的是幼稚園大班的妹妹,聽了讓人鼻酸。
一會兒後,在教室的另一張桌子,她的妹妹就輕聲問:老師,姐姐哭的很傷心,是不是因為被哥哥打的事。我摸摸頭說,嗯...姐姐說你有保護她。在妹妹的眼眸深邃裡,看到了孩子的憂,這個家庭生活教育充滿著暴力,來自於父母的身教,所以小朋友的純真快樂被剝奪掉了。
志工老師在回程的時候,一直心情不好,一遍又一遍的說這孩子的事,開著車的我,除了安慰志工老師,這樣的狀況,志工老師需要學習轉化,轉化成要如何讓孩子未來不會因為這樣的家庭而壞了孩子未來人生。
如果孩子因為長期家庭的暴力,生活痛苦害怕沒自信,未來只要她可以脫離這個家庭,只要任何機會她不會考慮好或不好,就會選擇離開家庭。
念到國中或高中,一旦有異性對她好,她會覺得找到愛她保護他的人,但不會思考這個異性是好人還是壞人,可以帶他脫離,她就會選擇離家跟異性同居或者結婚,或者想早早離開這個家庭,這孩子會選擇國中或高中畢業後,到外地工作,結識的異性不管他的人品背景,只要有對她好就ok,但是假如彼此都是學識不高,異性和她原生家庭是一樣的暴力個性,這樣相同的狀況,她還是會默默承受被打,或者收入不穩定,工作經濟有問題,這些都是另一個悲情的開始。
這個孩子的狀況,以前已經反應給當地的老師,希望是否能協助這個家庭,但是他們說總是通報家暴還是沒有辦法的,孩子的家庭問題,有的時候,也是讓我們感到無力幫忙,但是這樣的狀況,也是給我們在上山志工的老師一些思維,問題後續的關懷,對這個孩子也是非常的關鍵,所以到上山不僅是陪讀玩,還有孩子心靈上的傷痕也是重要的協助。
當大家上到部落當志工老師,常會想說到底可以給予孩子什麼? 
志工老師當下的難過是一定有的,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教會孩子,保護自己的想法和怎麼樣讓自己的人生不會走向相同的悲情。
下午天空灰暗,下起雨來,志工老師的心情,就像下了一場大雨,雖然是如此的心疼,下次上山我們依然帶著燦爛的陽光,迎接並照耀這陪讀班的孩子們,謝謝志工老師,大家辛苦了。志工老師、孩子 ,我們手疊手,一起大聲喊出 加油!加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薇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